抓住挑战背后的产业机遇
的确,突如其来的疫情,抑制了消费,迟滞了生产,让不少企业经营遭遇困难。与此同时,我们也应看到种种积极因素——看消费,虽然疫情抑制了一定数量的消费,但许多需求并未消失,待疫情结束后有望逐步释放、回补;看投资,疫情暴露出我们在社会治理、公共卫生设施、应急能力建设、物资储备体系等领域的短板弱项,也点出了下一步补短板、扩大有效投资的关键之处;再看出口,尽管受疫情影响会使企业流失个别海外订单,但产业体系完备、种类齐全、产品竞争力强的优势有助于我们最大限度减轻这种影响。正如一家外国公司所说,“一些来自中国的订单交货时间可能会稍有延迟,但这不会影响我们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关系,因为他们是无可替代的。”
总体看,我国经济动力依然充足,市场需求依然旺盛,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。更何况,针对疫情给企业带来的短期影响,无论中央还是地方都已密集出台了减税降费、援企稳岗、减免租金、优化金融服务等措施。相信随着这些政策的落实落地,资金、用工、成本、物流等难题将一一化解,企业将一步步走出难关。
特殊时期,我们有充足的底气应对挑战,也应做好足够的准备抓住机遇。这场波及面甚广的疫情,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一定影响,考验着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、应急反应能力。对企业来说,与其消极悲观、被动等待,不如主动出击,把握好挑战背后的产业机遇。
抗击疫情中让我们看到了新兴产业的成长潜力。网络购物、无人配送、医疗健康、线上娱乐教学……疫情期间,不少新兴产业挖掘出新空间、站上了新台阶,未来有望实现常态化增长。这不仅将为中国经济带来新增长点,也将带动不少相关产业共同发展。比如,线上教学的兴起、用户规模的扩大,就对网络通信设备提出了更高要求,会倒逼制造企业努力生产性能更高的配套产品。
疫情也让我们看到了传统产业的升级空间。对中国制造来说,智能制造本来就是重要的努力方向,疫情造就的特殊生产场景,更在短期内凸显出其降低用工强度、提高加工效率、保证生产连续性的巨大优势,也让更多企业真切意识到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。如果一家家传统制造企业能以此为契机,加快推进智能制造,不但能尽快克服困难,也将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得到长久提升。一旦智能制造形成新热潮,云计算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、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创新也将在我国获得新动力、形成积极正向循环,从而加快中国制造的升级脚步。
“我们将加快健康小家电产品的研发进度,尽快上市优质产品!”苏州一家电器企业总经理坚信,尽管眼下销售遇阻,可只要企业适应变化、加快创新,就不愁实现理想的业绩。我们期待,更多企业能在渡过难关的同时抓住机遇,收获更强劲的竞争力,迎来更美好的明天!